[]摘花销恨典出《开元天宝遗事·销恨花》唐明皇禁苑之中有千树
[]摘花销恨:典出《开元天宝遗事·销恨花》:唐明皇禁苑之中有千树桃花盛开,明皇与杨贵妃每天都在树下欢宴,明皇说:“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2]屧痕:鞋痕。屧(xiè),原指鞋的木底,泛指鞋。
又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2]。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赏析】 从末句“枇杷花底校书人”推断,这首《浣溪沙》应当是为江南才女沈宛而作的,可以看作沈宛的一幅肖像。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因为纳兰容若所交好的女子当中,只有沈宛一人切合“校书人”的身份。
古人以诗词酬唱赠答,对他人的身份经常使用代称,但这个代称一定要非常切合本人才行,不能有半点疏忽。比如有人送阎锡山一副对联:“都督阎公雅望,晋国天下莫强”,上联抄自王勃《滕王阁序》里的“都督阎公之雅望”,非常切合阎锡山的地位、姓氏;下联出自《孟子》,恰合阎锡山的势力范围。相反,如果身份不很切合,就难免受到别人的质疑和批评,比如吴梅村《永和宫词》“汉家伏后知同恨,止少当年一贵人”,这里的典故是:汉献帝的伏皇后被曹操所杀,还有个董贵人也一起被杀,比喻的是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去世之前,田贵妃就已经去世了。赵翼对这句的用典提出了批评:周皇后是奉旨自尽的,伏皇后是被曹操所杀的,两者没有可比性。
所以,当我们读到“枇杷花底校书人”一句,就可以确证这首《浣溪沙》所描写的人物一定是一名歌女,否则绝不会使用“校书人”这个代称。
【笺注】
[]江梅:范成大《梅谱》详列各个梅花品种,说江梅也叫野梅,花朵较小,清瘦有韵致,香气最清。
[2]麝篝衾冷惜余熏:麝篝,燃烧麝香的薰笼。衾(qīn),被子。余熏,余热。
[]可耐暮寒长倚竹:可耐,即可奈,无奈。暮寒长倚竹,语出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便教:纵然。
[]枇杷花底校书人:校书,即校书郎的简称,是一种官职,通常由有学问的人担任,负责校对皇家藏书。女校书原本特指唐代才女薛涛,因韦皋坐镇蜀地时使薛涛侍酒赋诗,戏称之为女校书。又因薛涛本属歌伎,女校书一词后来便演变成为歌伎的雅称。
又
- 在礼教之士眼中这些举止全都背礼伤教;可在魏晋名士们看来这样做[图]
- 言长者叙说长者的故事指前面所说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之“口不[图]
- 至于抛绣球选夫并没有文献明确记载虽然古有诗云“天街直扶花枝过[图]
- 当年要是像现在研究生这样写论文曹老师肯定不会让我们得学位当然[图]
- 右辅都尉官名西汉以京兆、冯翊、扶风为三辅元鼎四年更置[图]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军事后勤问题《孙子兵法》中指[图]
- .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吴吴郡,四姓四个家族[图]
- 苏轼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继承“二王”传统但又注意创新他[图]
- 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 此篇题目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图]
- 陈处境差胜于阮《旌德碑》“大运茫茫天地悠悠沙麓气冲太阴光流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