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教之士眼中这些举止全都背礼伤教;可在魏晋名士们看来这样做
在礼教之士眼中,这些举止全都背礼伤教;可在魏晋名士们看来,这样做才能“渐近自然”。阮籍曾对名教之士极尽挖苦讽刺,说他们“容饰整颜色”的造作让人反感,“外厉贞素谈”(《咏怀》)的伪善更让人恶心,所以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的口号。礼教的规范使人日渐远离动物性,同时,礼教的束缚又使人越来越异化为非人。“循性而动”无须矫饰,率性而为坦露本真,魏晋名士们的率真就是有意要与礼教“对着干”。陶
在礼教之士眼中,这些举止全都背礼伤教;可在魏晋名士们看来,这样做才能“渐近自然”。
阮籍曾对名教之士极尽挖苦讽刺,说他们“容饰整颜色”的造作让人反感,“外厉贞素谈”(《咏怀》)的伪善更让人恶心,所以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的口号。礼教的规范使人日渐远离动物性,同时,礼教的束缚又使人越来越异化为非人。“循性而动”无须矫饰,率性而为坦露本真,魏晋名士们的率真就是有意要与礼教“对着干”。
陶渊明曾多次沉痛地说“举世少复真”,“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也曾深深地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中,“真”与“自然”是同一概念——“真”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也就是“真”的。因而,就像回归自然一样,率真不只是魏晋士人推崇的行为方式,也是他们强烈的形而上冲动。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
虽然孔老夫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中也说“食色,性也”,可“食”与“色”既是“人之大欲”,同样也是人之“大忌”——大家总以“好学”“好礼”来恭维人,谁愿意被别人说成“好吃”“好色”呢?
延伸阅读:
- 在礼教之士眼中这些举止全都背礼伤教;可在魏晋名士们看来这样做[图]
- 言长者叙说长者的故事指前面所说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之“口不[图]
- 至于抛绣球选夫并没有文献明确记载虽然古有诗云“天街直扶花枝过[图]
- 当年要是像现在研究生这样写论文曹老师肯定不会让我们得学位当然[图]
- 右辅都尉官名西汉以京兆、冯翊、扶风为三辅元鼎四年更置[图]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军事后勤问题《孙子兵法》中指[图]
- .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吴吴郡,四姓四个家族[图]
- 苏轼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继承“二王”传统但又注意创新他[图]
- 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 此篇题目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图]
- 陈处境差胜于阮《旌德碑》“大运茫茫天地悠悠沙麓气冲太阴光流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