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女方父兄俱亡家贫无依已嫁的姐姐把妹妹携往夫家抚养有的久而
一是女方父兄俱亡,家贫无依,已嫁的姐姐把妹妹携往夫家抚养,有的久而变为同嫁,并形同妻妾。
二是夫家稍有财产,丈夫生活放荡,妻子担心丈夫纳妾而受冷落,便把妹妹拉去做妾,企图姐妹一起管住丈夫。
三是姐姐嫁后早逝,丢下孤儿,丈夫担心继室难容,岳家也不忍孤儿受虐,便用死者的妹妹继嫁,但这不是妾。
这些起因,都是小私有者的善良愿望。但姐妹既变为妻与妾,便有矛盾,以致亲姐妹反目成仇,给后人留下深刻教训。
至于以丫环、伴娘陪嫁,几乎一直是权贵之门及小康之家的正常嫁女方式。陪嫁的丫环伴娘,数量常常很多。《三国魏志·武帝纪》裴注引《傅子》说,曹操痛恨嫁娶的豪奢习俗,因而他嫁女从简,“从婢不过十人”。从简者尚且如此,豪奢者可想而知。事实上,权贵豪富之家,总是喜欢用陪嫁仆婢众多进行炫耀。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婚后都是仆婢上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陪嫁的。《红楼梦》中的贾母,邢、王二夫人,几位少夫人,都有不少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头。薛宝钗和贾宝玉成婚,嫌自己的丫头不够,又把刚咽气的林黛玉的丫头雪雁拉去陪嫁。陪嫁丫头、伴娘中,年轻漂亮而又机灵的,往往变成了妾。《清稗类钞·婚俗类》也说,直到清末,不少地方的小康之家嫁女,都要设法弄个丫环或伴娘陪嫁,陪嫁者后来十之八九都变成了姑爷的妾。戊戌变法领导人梁启超违背废妾主张所纳的一妾,就是他夫人从娘家带来的小丫头。
以陪嫁婢女做妾,实际上各有不同的心态与期望。做妻子的把陪嫁丫头视为娘家带来的贴心人,让她们做妾,既可帮助自己约束丈夫,又因原有的丫头身份而容易使唤,比外纳的妾要放心。就丫头来说,被当作妾,虽然难以丢掉奴仆身份,却已变为半是奴仆,半是主人,身价有了改善。对于做丈夫的来说,丫环做妾,不但增加了合法的纵欲工具,又省却了从外面买妾的花费,也乐而为之。因此,由陪嫁而变为妻妾并占,就成为一种习用的纳妾方式。
.掠夺方式依然盛行
封建社会虽然从总体上说,比奴隶制社会是进步文明了,但是奴隶制社会的任何野蛮与落后,封建时代的权势者只要认为有用,就会毫不犹豫地沿袭继承,掠夺妻妾,就是一例。封建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前、中期,掠夺妻妾规模之大,行为之频繁,和奴隶制社会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够大规模掠夺妻妾的,自然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以及其他独霸一方的权势者。帝王掠夺妃妾,历代正史都有记载,这里是几个有名的事例:
- 在礼教之士眼中这些举止全都背礼伤教;可在魏晋名士们看来这样做[图]
- 言长者叙说长者的故事指前面所说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之“口不[图]
- 至于抛绣球选夫并没有文献明确记载虽然古有诗云“天街直扶花枝过[图]
- 当年要是像现在研究生这样写论文曹老师肯定不会让我们得学位当然[图]
- 右辅都尉官名西汉以京兆、冯翊、扶风为三辅元鼎四年更置[图]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军事后勤问题《孙子兵法》中指[图]
- .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吴吴郡,四姓四个家族[图]
- 苏轼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继承“二王”传统但又注意创新他[图]
- 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 此篇题目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图]
- 陈处境差胜于阮《旌德碑》“大运茫茫天地悠悠沙麓气冲太阴光流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