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亲笔写诏书批复说:“不思考就不能治理天下,不说话就不能阐述自己的想法。近来和臣子谈论,形成言说过于频繁。轻视别人,态度骄傲,恐怕由此而产生。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确实不应该为此而劳损。今天听到你忠诚正直的劝言,我一定虚心接受予以改正。”
杜谗邪第二十三
《杜谗邪》主要是记述了贞观时君臣对谗言祸国的认识,同时告诫人们要“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因为谗言是祸乱的根源,进谗言的人是国家的蟊贼。在历史上,凡是“世乱则谗胜”,一旦谗言得逞,则忠良就会蒙冤,国政就会败坏,百姓就会遭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国君任用贤人、勇于纳谏,则自然谗佞无门、政治清明。“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封建皇帝高高在上,处于被“万心攻一心”的地位,正确地分辨谗言忠告,从而做到近君子、远小人,这是最高统治者必须始终认真对待的问题。文中所记唐太宗信任忠臣、惩处邪佞小人的做法,确实令人称道。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徵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文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又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间,固亦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逆乱之源,自此开矣。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古人云‘代乱则谗胜’,诚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
魏徵曰:“《礼》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诗》云:‘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又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也。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谮,妄害忠良,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愿陛下深慎之!”
谗佞(nìnɡ):指那些进谗言的邪佞小人。
蟊(máo)贼:本指吃禾苗的两种害虫。这里用来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朋党比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斛律明月:即斛律光,字明月,北齐朔州(今山西朔城区)敕勒部人。出身于将门之家,是北朝时期著名的将领。他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北齐建立后,封西安县子。皇建元年(560)进爵钜鹿郡公。后历位太子太保、尚书令、司空、司徒。河清三年(564),因功升为太尉。天统三年(568)秋,官拜太保,承袭爵位咸阳王,后升为太傅。武平初年,斛律光屡胜周兵,战功卓著,拜为左丞相,别封清河郡公。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在北齐和北周的频繁战争中,从没有打过败仗,北周将士都很怕他。武平三年(572),斛律光被奸佞祖挺诬陷为谋反朝廷,诱到宫中杀害。朝野上下都十分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