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花销恨:典出《开元天宝遗事·销恨花》:唐明皇禁苑之中有千树桃花盛开,明皇与杨贵妃每天都在树下欢宴,明皇说:“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2]屧痕:鞋痕。屧(xiè),原指鞋的木底,泛指鞋。
又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2]。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赏析】 从末句“枇杷花底校书人”推断,这首《浣溪沙》应当是为江南才女沈宛而作的,可以看作沈宛的一幅肖像。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因为纳兰容若所交好的女子当中,只有沈宛一人切合“校书人”的身份。
古人以诗词酬唱赠答,对他人的身份经常使用代称,但这个代称一定要非常切合本人才行,不能有半点疏忽。比如有人送阎锡山一副对联:“都督阎公雅望,晋国天下莫强”,上联抄自王勃《滕王阁序》里的“都督阎公之雅望”,非常切合阎锡山的地位、姓氏;下联出自《孟子》,恰合阎锡山的势力范围。相反,如果身份不很切合,就难免受到别人的质疑和批评,比如吴梅村《永和宫词》“汉家伏后知同恨,止少当年一贵人”,这里的典故是:汉献帝的伏皇后被曹操所杀,还有个董贵人也一起被杀,比喻的是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去世之前,田贵妃就已经去世了。赵翼对这句的用典提出了批评:周皇后是奉旨自尽的,伏皇后是被曹操所杀的,两者没有可比性。
所以,当我们读到“枇杷花底校书人”一句,就可以确证这首《浣溪沙》所描写的人物一定是一名歌女,否则绝不会使用“校书人”这个代称。
【笺注】
[]江梅:范成大《梅谱》详列各个梅花品种,说江梅也叫野梅,花朵较小,清瘦有韵致,香气最清。
[2]麝篝衾冷惜余熏:麝篝,燃烧麝香的薰笼。衾(qīn),被子。余熏,余热。
[]可耐暮寒长倚竹:可耐,即可奈,无奈。暮寒长倚竹,语出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便教:纵然。
[]枇杷花底校书人:校书,即校书郎的简称,是一种官职,通常由有学问的人担任,负责校对皇家藏书。女校书原本特指唐代才女薛涛,因韦皋坐镇蜀地时使薛涛侍酒赋诗,戏称之为女校书。又因薛涛本属歌伎,女校书一词后来便演变成为歌伎的雅称。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