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凡人只是信口说,任意行,都说此是从我心上流出来的,此是‘生之谓性’,但这样理解就会出差错。如果懂得头脑,遵循着良知去说出来,做出来,就自然是正确的。然而良知也只是能靠这嘴巴说,这身体去行,哪能离开气,在别处寻个去说去行?所以说,‘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气也是性,性也是气,但是须要认识一个头脑才对。”
赏析与点评
此条表明阳明对告子“生之谓性”说有基本的认同,他指出“生之谓性”如同孟子的“形色天性”说都是指“气”而言,这是用宋儒的气质之性概念来诠释告子“生之谓性”,与程朱对“生之谓性”的解释是一致的。就气质言,可说“气亦性,性亦气”,其实这是程颢的固有说法。但是阳明强调一点:如果把依气而动的“信口说”、“任意行”,都说成是“依我心性出来”的,并以“生之谓性”作为理由,则有可能导致大误,因为依气而动也必须有“头脑”即良知来加以主宰。
155/244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 ,顾田间禾曰:『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
范兆期在傍曰 2 :『此只是有根。学问能植根,亦不患无长。』
先生曰:『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禹穴:会稽山小峰之一,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