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宜昌KTV招聘网 > 宜昌热点资讯 > 宜昌名言/句子 >  兴亡之道 各有缘由

兴亡之道 各有缘由

2022-12-19 15:45:26 发布 浏览 366 次

兴亡之道 各有缘由

干宝称:“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汤武革命,应天人也;高光争伐,定功业也。各因其运而得天下。隋时之义大矣哉。”范晔曰:“自古丧大业,绝宗禋,其所以致削弱祸败者,盖渐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成败之来,虽亦有数,然大抵得之者,皆因得贤豪,为人去利除害;其失之者,莫不因任用群小,奢汰无度。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远佞人,去僻恶。’有旨哉!”

干宝曾说:“帝王的兴起,要等待天命的安排。如有更替变化,也并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尧舜时内部禅让,是文德的政治表现;汉魏时禅位外姓,是为了顺应时势;商周时的变革,是为了顺应天意与民心;汉高祖和汉光武帝起兵讨伐,是为了奠定帝王之业。这些人都是因顺应时势而取得的天下,应时而兴为千古大义。”范晔说:“自古以来丧失祖宗所创基业的帝王,都是有原因的:夏、商、周三朝都因美色而亡;秦朝因暴政而亡;西汉因外戚的势力增长而亡;东汉因宦官专权而亡。成败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还是有章可查的,凡成功者,都是因为重用贤能,为民谋利除害;凡失败者,都是因为任用奸佞小人,不注意修养品德所致。孔子说:‘顺应民心的帝王很少有失败的。’又说:‘远离奸佞的小人,清除邪恶的势力。’这话说得有深意呀!

历朝历代的兴盛与衰亡,都有其各自的原因。有的因贪慕女色,有的因施行暴政,有的因重用皇亲或宦官,有的因任用奸佞小人……虽然各朝的开国皇帝也曾吸取前车之鉴,以避免重蹈覆辙,但防止国家危亡的出现并不只是单从某一方面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全面分析,按照客观规律去把握的。勤修内政是一方面,选贤任能是一方面,顺应时势所需也是一方面,所以说政策只有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顺应天意民心,才会使执政者立于不败之地。

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划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亲疏相镇,所以关盛衰也。昔周监二代,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狼烟四起,可谓热闹至极。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间关系错综复杂,在军事外交方面的斗争尤为突出。此时纵横家的杰出代表张仪、苏秦应运而生,各逞口舌之利,周旋于诸侯之间,玩弄霸主于股掌之上,成为当时名震七国的游说主角。

治国之道 重在顺势

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划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亲疏相镇,所以关盛衰也。昔周监二代,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召相其治;衰则五霸扶其弱,所以夹辅王室,左右厥世,此三圣制法之意(文、武、周公为三圣)。然厚下之典,弊于尾大。

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爵禄多出于陪臣。征伐不由于天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郑兼于韩,鲁灭于楚。海内无主,四十余年而为“战国”矣。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山东,山东患之。

苏秦,洛阳人也,合诸侯之纵以宾秦;张仪,魏人也,破诸侯之纵以连横。此纵横之所起也。

我听说天下就像是个大容器,百姓就如同里面的财富。容器过大,一人之力是难以管理的;财富太多太贵重,一人之力也是难以守护的。所以要划分疆野,建立诸侯;按亲疏关系相互制约,这就是关系国家兴衰之所在。从前周朝吸取夏、商两代的教训,设五等爵位,分封八百诸侯,同姓王五十五个,他们根基牢固,是难以动摇的。所以,国家兴盛时就有周公、召公来辅佐治理;国家衰败时就有春秋五霸来扶助王室。以此共同辅助王室,执掌朝纲,这就是三圣制定分封制的目的。但是,厚赏大臣的制度也有许多弊病。

周朝自幽、平当政后王室日渐衰落,爵禄多由左右的大臣赏赐,征战讨伐大事不由天子做主。吴国被越国所灭,晋国一分为三,郑国被韩兼并,鲁国被楚所灭。当时天下无人管理,持续了四十多年,被称为“战国”时代。秦国依仗有利地形,运用善战的军队,慢慢地吞并着山东六国,山东各国深为忧虑。

苏秦是洛阳人,游说各诸侯共同抗秦;张仪是魏国人,破坏诸侯的联合而与秦国结好。这就是“纵横”的由来。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